多措并举
南长河水流起来
“早年间的南长河,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水。”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北环管理所副所长刘继琨告诉记者,为了让河水流动起来,北环管理所在南长河中游紫御湾船闸处安装了提升泵,通过管道将下游的水提到上游,再顺着河道往下放,以达到循环的作用。
几个丰水年后,经京密引水渠、昆玉河补进南长河里的水多了起来,北环管理所又借助紫御湾船闸和两侧的输水隧洞,源源不断向下游输水,南长河的水质才逐渐好转。随着“河长制”的全面推行,河湖管理处在南长河沿线加强与属地街道、水管单位的联系,加大河道巡查力度,水质越发清澈,现在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。
刘继琨说,为了保证南长河的水系流动,近几年,南长河常年保持小流量放水,即使冬天也没有停止。南长河流经紫竹院公园、北京动物园,每隔半个月左右,就要给两个园子的内湖补水3万到5万立方米。而松林闸和铁灵闸在非特殊情况下几乎是常年开启,平均每天为内城河湖补水8万立方米。
综合整治
历史文化亮出来
位于南长河北岸的五塔寺路,紧邻首都体育馆。去年春天,海淀区水务局、海淀区城管委联合开展了南长河首体段和五塔寺路的综合整治。在五塔寺路沿线730米长的河道内建设净化设施,进一步净化每次降雨初期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;修建石桥、观景平台,打通滨水步道,改河道护坡为分级台阶,让游人可从台阶而下,到河边与水景“亲密接触”。河道两岸还根据“万寿图·川至迎长段”、《胪欢荟景图册》所描绘的景象,增设了浮雕等景观节点,以展现南长河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此次改造还对河道两侧绿化进行了升级。已有的成材树木被原样保留,同时补种柳树和一些耐寒、常绿的植物,并打造一条开放式林下绿道,行走其上仿佛穿行林间,真正再现“长河观柳”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