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瞻远瞩绘新景
推陈出新染亮色
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系统坚持高位谋划,深位推进,在经略生态空间上转思路,在厚植生态根脉上做文章,在打造绿色铁军上下功夫,城绿相融、人城和谐、居在景中的绿色底蕴在泉城大地铺展开来。
高质量实施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、百里黄河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,改造提升3197亩,栽植苗木3.1万株、地被草皮105万平方米,建成绿道9.1公里,因地制宜布设林荫广场、自行车驿站等游憩设施,实施济西、白云湖等6处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,严格沿岸林木采伐管理、病虫害防治,沿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。
一年来,济南“公园城市”建设聚焦打造生态济南、扮靓花园城市、改善居民休闲健身环境、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多功能品质空间,在不断提升城市“颜值”和品质的同时,持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、幸福感。2022年,新建各类公园55个,新建绿道130公里,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建成500平方米以上各类公园1141处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.2平方米,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.6%,绿道总长达1149公里。
与此同时,致力于深化“四优”魅力公园打造,实施星级公园评定,全面提升市属公园景区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,建成客流统计、人证一体机31处,智慧噪音管控系统4处,收费公园景区购票实现电子身份证扫码入园。
一串串数字诉说着丰盈果实,一片片绿意彰显出无悔担当,推窗见绿、开门入园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常态,市民百姓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、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科学绿化增实效
统筹治理展绿韵
坚持科学绿化,在字里行间中夯实制度之策,在宣传解读中化解民众之惑,在立查立改中扛牢监管之责。
贯彻落实国务院《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》,倾力出台《加强科学绿化十条措施》,进一步明确了全市科学绿化的国土空间、重点区域及具体措施,走科学、生态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,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行动纲领。依托该措施,扎实开展造林空间适宜性评估,实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,大力开展疏林地补植、退化林修复、中幼林抚育,完成造林1.16万亩,打造市绿化示范村100个,义务植树1700万株,森林抚育8万亩。
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、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,常态化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。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宣教活动,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,强化收容救护、疫源疫病监测和执法检查。强化湿地保护与修复,完成植被恢复、水生植物栽植、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58.48公顷,建立湿地监测中心(市级)1处、科普设施10处。
致力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,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城市绿化大幅提升,完成100条绿化特色景观道路提升、120条道路绿化基础破硬和行道树复壮,培育大树1万株,提升老旧小区绿化12万方米,立体绿化1.5万延长米,花卉布置“节日模式常态化”,科学推进裸土覆绿、飘絮治理,城市绿地功能品质显著提升。越来越多的绿色红利在城市的角落氤氲开来,越来越满的绿色福祉在百姓的心中徜徉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