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王 热搜: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快报 » 行业新闻 » 正文

这个17000㎡的“荒野植物园”,为何成为这些孩子暑假里最爱去的“教室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10-31  浏览次数:119
核心提示:  300多种乡土植物、80多种鸟类,超过500种的昆虫在浦江郊野公园的西扩区,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:在这片荒野植物园中,动植物自
   300多种乡土植物、80多种鸟类,超过500种的昆虫……在浦江郊野公园的西扩区,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:在这片“荒野植物园”中,动植物自由生长。
 
  2019年,人称“虫哥”的郭陶然在上海郊区租下一块荒地,17000㎡,租期10年,将这里修复、养成为一个“荒野植物园”。
 
  暑假里,这片最接近自然的植物园俨然已经成了生态爱好者和孩子们眼中的“宝藏园区”,肩负着修复生态和科普教育的使命,郭陶然和伙伴们开发出不同的生态课程,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这里,探寻着课本之外的广阔天地。
 
  城市“荒野”:关注生物多样性
 
  “我们觉得,大家对于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关注得并不多,上海也没有一个机构专门地去做这件事情,于是我们就想着自己来做这个工作。”2013年,“城市荒野工作室”成立,当时只是几位志同道合年轻人的兴趣使然。
 
  创始人郭陶然,自幼酷爱自然,曾饲养栽培动植物近两千种。读书时期,他在上海大学创立了“上海大学自然博物协会”的学生社团,并且在上海植物园担任多年的自然讲解员。
 
  自己小时候怎么“玩”的,也想让现在的孩子来一起感受。“植物大战环境”、“趣讲自博馆”、“趣讲动物园”等一系列课程,特别注重对自然生态和生物进化知识的传播——一到周末,这些好玩有趣得课程吸引了众多小学员前往。和学科类机构不同,这些能带着孩子们在“玩”中学的课程让人耳目一新,“城市荒野工作室”一经“上线”,就受到了各方得关注。
 
  但是,渐渐地,3000平方米的工作室不够用了。由于场地所限,不同物种、不同生境的研究和实验难以开展。郭陶然和小伙伴们想着继续开疆扩土。
 
 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不断的经验积累,2019年,他们和浦江郊野公园合作,用17000平方米的林地,开始了生态修复的尝试,重点保育上海本土的动植物。
 
 
[ 资讯快报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快报
点击排行